口述│陳祈明 整理│編輯室
心經是個人的生命哲學,並不是一般人以為的,只是容易框住人思維的宗教經文。
佛陀拈花微笑,迦葉尊者因而開悟,他看到的是什麼,其實就是一個宇宙觀。花傳遞的愛的訊息,沒有語言可說,箇中的滋味每個人的體會也許都不同。無論佛陀怎麼說,經典怎麼說,一切都要從「生活」開始,生活就是有活力、能生存。佛法、自然、道法說穿了都是一種生活,只在於我們如何去認識它。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套金剛經、聖經、道德經…….,巧妙各有不同,所以佛說我什麼都沒有說。真正的導師不說佛法,而是引動人們內心的真實體驗,那是一種心法。今天我說的不是心經或佛法,而是告訴大家一套生活之法。
舉例來說,解脫之道不是宗教的專有名詞,解脫是深透DNA裡我們都想要的。例如想從長期的頭痛、病痛中解脫;想從負面情緒或情感的束縛中解脫;想要脫離刻板生活、沉重的課業。我們都想解脫,卻往往說不出想解脫什麼,要如何解脫,於是有人便循宗教的管道去找尋靈性上的解脫。
知道和瞭解不同,我們可以詳細閱讀說明書知道車子的性能和駕駛方法,但真正的瞭解是拆解了車子,深入明瞭引擎如何運作、電路系統、電腦系統,親自駕駛上路;玉山我們都知道,網路上有無數風景照和介紹,但我們親自去登山,才能體會箇中滋味。道是萬事萬物循環之道,解脫之道要拆解為身體、心理、靈性,在不同面向上做到超越。
許多人用宗教來尋求解脫,仔細想,佛教、基督教、印度瑜珈或道家都有一套解脫超越之道,但是無論哪一派別都要我們回到自心由心出發。道家的煉心、靜心,佛家的明心、正心,基督教的愛心……所有的宗教都強調修心,但心卻是最抽象難以捉摸的。
道家談養氣修「心」大法,正心、明心、觀心、攝心、淨心、煉心,定心才能養神,神安才能養氣。治病治心,聖醫治未病,可見心有多重要,正如同中醫也把足以致病的情緒歸納為喜怒憂思悲恐驚,花氣也是以情緒來理解心和意識的變化。
再談養生,舉凡日常飲食、運動或煉氣都和身體健康息息相關;養心,靜觀意識幻化造作;養神,養好身心之後才能夠安神,因為心動則氣動,氣動則火動,火(心)動則水(腎)不安,腎水無法養腦,則腦不安無法入眠,心腎不相交,腦不安則神不寧,神就是靈魂。煉神還虛,讓靈魂回歸本質和無限的宇宙共振。
心經談諸法空相,空並不是沒有,而是進入粒子的世界無限寬廣如虛空,在那之中粒子受訊息場影響而互旋或共振,這是微觀的宇宙。心經和花精都在談「心不動」,心安,氣定,火水相交,腦安,神寧。這是藉由養心來修身進而養神的方法。如果說花是大自然的結晶,傳遞愛的空間的力量,那麼花也可以跟經典結合,與道德經更是相通無二,心經、道德經、花精都出自宇宙的真理、大自然的法則、生命的哲學。
從前潛修的道人或僧人會隱居在深山靜僻之地,藉大自然的磁場之助來修煉;現代生活我們避不開總總塵俗煩擾,花氣卻可發揮善巧方便,助我們在繁亂的日常生活中平衡情緒升華心靈。
待續...
更多花精訊息請上 |
![]() |